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000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距今7000年以上的仰韶半坡彩陶艺术的衰落,中国文化历史上孕育出了"黑陶文化"。黑陶文化的发现,标志着中国制陶工艺达到空前发展,也向后人展示制陶由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
黑陶文化-龙山篇 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先生,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种从所未见的史前遗存,其色泽漆黑光亮、薄如蛋壳的黑陶,是黄河中游原始文化的代表作。通过这次发现,学界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黑陶文化以首次发掘遗址所在地命名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豫、鲁。
黑陶文化-熏陶篇 历史上,黑陶的出现竟然在彩陶之后,这一不同寻常的现象让学者们一时不得其解。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黑陶制作工艺的繁复先进,让世人惊叹来自古老的文明。几代学者61年不懈的研究发掘,终于在1989年,黑陶的制作工艺被诠释破译。当时,我们的先人已掌握了先进的封窑技术,让弥漫在窑中的浓烟通过科学的熏烟渗碳原理,将烟中的碳粒渗入坯体而呈黑色。黑陶制作工艺让我们体会通过"熏陶"成品、成性的过程。
黑陶文化-继承发扬篇 山东省黑陶制品有限公司的陶艺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执着于黑陶工艺的继承和发扬。通过多方探索,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失败,黑陶实现了古老工艺的民间再现。 一品黑陶坊由于通过传统的工艺成品,故黑陶的壮美与崇高让人们感觉到心灵震撼,凝重舒适,宁静而致远。黑陶经历岁月与呵护,其愈黑、愈亮更现黑陶价值空间。 一品黑陶坊秉承黑陶工艺黑、薄、光、细四个特点,运用传统工艺手法结合现代审美观点,在艺术制作上保持黑陶"黑如漆、明如镜、声如罄"的尊贵本色而不失创新求索。 一品黑陶坊这土与火的艺术诠释着古老文明,演绎着力与美的结晶。
黑陶文化之根
“我国的造型艺术始于陶,史书记载:‘神农作瓦曰陶',被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的黑陶,诞生于4000多年前,属中国龙山文化。举世闻名的蛋壳陶就是龙山文化的代表……我做每一件作品时,总觉得古人在远远地看着我!”
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黑陶研究所所长刘浩介绍,上个世纪20年代初,国外考古学家根据仰韶文化的彩陶与中亚和远东的彩陶有近似之处,提出了“中国史前文化西来说”。1928年,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来山东考察时,发现并确认了济南城子崖文化遗址,此后在1930年和1931年,有关考古人员两次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一个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发现,证明中国东部存在着一个土生土长、不同于彩陶文化的黑陶文化,而且这个黑陶文化在许多方面与殷墟文化十分接近。由此,“中国文化西来说”不攻自破。
续接一个梦想
最早确认济南城子崖文化遗址的是吴金鼎,最早仿制出黑陶的也是吴金鼎。其后黑陶引起了国内的“黑色旋风”。上个世纪60年代,我省的朱一圭、石可、钟化南等工艺美术家在小规模的基础上试制出黑陶艺术品,但只限于实验阶段。1987年,著名雕塑家仇志海在日照建窑,从事黑陶制作和研究,制作出1500件黑陶艺术品。他在大件作品烧制、平面作品烧制、一窑多色上取得重大突破,获得国家文化部1989年科技成果一等奖,并在1990年10月获国际尤里卡发明奖。继仇志海成立济南黑陶研究所之后,德州黑陶研究所受其启发也在研制黑陶上取得了成功。他们在续接古人的一个梦想。
刘浩说,他当初研制黑陶并没想到其经济价值,完全是从艺术的角度,陶艺深蕴的文化让他激动。他大胆地将黑陶的注浆成型式,改为拉坯式,而后进行雕刻、烘干,再采用炭黑渗透烧制,形成了罐、壶、杯、瓶、尊、爵、锤、鬲、篮、钟、鼎、人物、动物造型等400多个品种。
“黑龙”如何飞起来
刘浩认为,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际之间、单位之间、国家之间交往不断增强,黑陶需求量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入世后,为黑陶文化的国际交流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
我省济阳曾制成难度很大的龙山典型器皿蛋壳陶杯,随即他们又开发出了陶制编钟,击之音色集中,声音悦耳。日照有个女陶人叫卜广云,她曾是仇志海的学生,凭着她对艺术的理解,塑出的黑陶造型乖张,线条流畅,体现出一种无所挂碍的远古审美心态,在质朴单纯的和谐中,蕴藏着“禅”的契理,特别是那自然的青黛之色、钟吕之声、青铜之光给人一种东方神秘的美感。我省的章丘、夏津、泰安等地的黑陶制造业也正在壮大之中。一条“黑龙产业链”正在形成。
|